进入新世纪,随着建筑科学的进步,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及绿色环保混凝土已代表了混凝土技术新的发展方向,这就急需开发与之相匹配的高性能外加剂和高效减水剂。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作为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中的一种,预计在今后 20 年仍会保持领先地位。用于管桩生产中配制高强混凝土的减水剂品种很多,一般脂肪族类和磺酸盐类中的萘系较为常见。而目前我公司使用的 C 新型改性高效减水剂,使用效果良好,已取得相当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下面就我公司对其常规试验、试配试验、试生产情况、生产过程控制及出厂检验等方面加以介绍。
1 、新型改性高效减水剂的物理、化学性能
1.1 新型改性高效减水剂 C 型物化性能优点
新型改性高效减水剂 C 型的主要成分是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含固量 33 %,密度 1.170g /cm3 , pH 值 9 ~ 10 。与国内某知名萘系 A 型减水剂和本地某脂肪族类 B 型减水剂相比较,虽然它们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都基本相似,都是由于水泥粒子对减水剂的定向吸附以及减水剂对水泥颗粒的分散作用,使水泥质点分散滑动能力大大提高。但由于各自成分及工艺控制不同,实际使用时表现出来的效果也有区别,这大概是由于新型改性高效减水剂 C 中的分子结构对水泥表面的润滑作用大大增强,从而改变了减水剂与水泥微粒间的立体吸附结构。亦即从外部环境中所表现的该类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适应性明显增强的效果。
1.2 试验室中三种减水剂的物理性能比较
在试配试验前,我们先行做了大量的净浆流动度、减水率对比及流动度经时损失试验,见表 1 和表 2 。试验目的是初步比较各类减水剂配制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能 ( 减水率及净浆流动度 ) 、用水量大小、最佳掺量、坍落度经时损失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因为混凝土流动性对工人操作难易程度、离心效果等有很大影响。而用水量、最佳掺量对混凝土强度、综合经济成本等也十分重要。
从表 1 可以看出,减水剂的流动性能开始增加比较明显,当减水剂掺量达一定程度时,流动度、减水率都增加减缓。兼顾成本, A 型减水剂在掺量为 0.6 % ( 其含固量 40 %,换算为水剂时掺量为 1.5 % ) 时,效果已比较明显。而 B 型、 C 型在掺量为 0.7% (其含固量分别为 30% 和 33% ,换算为水剂时掺量分别为 2.33% 和 2.12% )时,效果也已较好。
表 1 各减水剂流动度、减水率对比
掺量 /% |
A 型 |
B 型 |
C 型 |
备注 |
||||
流动度 / ㎜ |
减水率 /% |
流动度 / ㎜ |
减水率 /% |
流动度 / ㎜ |
减水率 /% |
|
||
0.3 |
- |
— |
— |
— |
— |
— |
无效果 |
|
0.4 |
140 |
16 |
90 |
12 |
100 |
13 |
效果差 |
|
0.5 |
223 |
24 |
162 |
17 |
165 |
19 |
A 型已有一定效果 |
|
0.6 |
230 |
25 |
200 |
23 |
206 |
23 |
A 型效果已效好 |
|
0.7 |
238 |
27 |
228 |
25 |
230 |
27 |
B 、 C 型已有一定效果 |
|
0.8 |
241 |
28 |
230 |
26 |
232 |
28 |
B 、 C 型效果已效好 |
|
0.9 |
242 |
31 |
235 |
28 |
235 |
30 |
富余多,成本过高 |
|
1.0 |
244 |
33 |
237 |
29 |
237 |
31 |
富余多,成本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