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验表明,水泥基灌浆材料须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保持能力,确保拌合料经过一定时间后仍具有一定的流动度,以便顺利灌注,该时间一般不会超过 30min 。因此本规范规定 30min 流动度保留值。
对于Ⅳ类水泥基灌浆材料,依据《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0-2002 )和《白
密实混凝十设计与施工指南》( CCES02-2004 ),同时采用坍落度和坍落扩展度表征流动性,以避免坍落扩展度与坍落度所表征的流动性能不一致的情况。
结合国内外标准,在对比试验基础上,本规范对强度和竖向膨胀指标规定如下:
表 4.1.1 .1
竖向膨胀 ( % ) |
抗压强度( MPa ) |
|||
3h |
24h 与 3h 的膨胀值之差 |
1d |
3d |
28d |
0.1 ~ 3.5 |
0.02 ~ 0.5 |
≥ 20.0 |
≥ 40.0 |
≥ 60.0 |
根据 ASTM C1107-02 ,体积变化分为三种类型。控制指标见表 4.1.1 .2 。
表 4.1.1 .2
膨胀分类 |
塑性膨胀 |
硬化后膨胀 |
复合型膨胀 |
测定方法标准 |
指 标 |
0 ~ +4.0 |
不要求 |
0 ~ +4.0 |
ASTM C827 |
不要求 |
0 ~ +0.3 |
0 ~ +0.3 |
ASTM C1090 |
水泥基灌浆材料的早期膨胀是一项重要特性,对克服塑性收缩,使得灌浆体更加密实,增大有效承载面,确保灌浆质量有重要意义。在硬化过程中,仍需要适当的膨胀,以进一步密实填充。并且在硬化的水泥基灌浆材料中产生一定的膨胀应力,有利于克服后期的收缩。
采用国内工程中应用的国内外产品,按照附录 A.0.4 方法 A ,测得复合型膨胀(图 4.1.1.1 )、塑性膨胀(图 4.1.1.2 )、硬化后膨胀(图 4.1.1.3 ) 24h 内膨胀-时间关系曲线如下。
可见塑性膨胀在 3 小时内基本完成。复合型膨胀的膨胀率在 3h 后仍有显著增长,而硬化后膨胀曲线见图 4.1.1 .3 ,成型初期浆体存在收缩, 4 小时后开始膨胀,这种早期浆体的收缩对于灌浆的密实性有负面影响。综合以上原因,本规范规定以加水拌合后 3h 的竖向膨胀值为早期膨胀检验指标。
考虑到检验方法的差异,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表 4.1.1 的竖向膨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