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4.1.1 .1 复合膨胀型灌浆料膨胀 - 时间曲线 图 4.1.1.2 塑性膨胀型灌浆料膨胀—时间曲线
图 4.1.1 .3 硬化后膨胀型灌浆料膨胀-时间曲线
对于设备灌浆及混凝土补强加固,均要求无泌水。对比试验证实,如果材料存在泌水,则接触面会出现大量气泡,有效承载面很低,因此规定泌水率为零。
无论是设备灌浆,或用于混凝土补强加固,灌浆材料都与钢铁材料接触,因此本规范要求对钢筋无锈蚀。
水泥基灌浆材料施工时只需加水,加大用水量对增加流动性有利,而对强度、竖向膨胀和泌水等指标均不利,因此本规范规定按产品要求的最大用水量检验: ASTM C1107 也要求按最大流动度或最大用水量检验。
对于快凝快硬型水泥基灌浆材料,由于早期强度高,甚至 2h 的抗压强度能达到 20MPa ,其流动性损失必然大,因此表 4.1.1 的 30min 流动度保留值不适用于快凝快硬型水泥基灌浆材料。本规范对该类水泥基灌浆材料的流动度(或坍落度和坍落扩展度)的保留值、 24h 与 3h 的竖向膨胀率之差及 24h 内抗压强度值不作规定,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当Ⅳ类水泥基灌浆材料用于混凝土结构改造利加固时,为防止早期膨胀产生涨模、强度显著降低等不良后果,对其 3h 的竖向膨胀率指标不做要求。
4.1.3 当应用于冶金、水泥等行业,水泥基灌浆材要承受高温环境。参照耐火材料试验方法《致密耐火浇注料 常温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YB/T5201-93 )和《耐火浇注料抗热震性试验方法(水急冷法)》( YB/T2206.2 ),结合水泥基灌浆材料的具体情况,经试验确定此项目及指标。
试验表明,普通的水泥基灌浆材料,高温烧后抗压强度可能提高。但热震性试验,表面较快出现裂纹、脱落,浸水端抗压强度显著降低。而用热惰性集料和不含硫铝酸钙类膨胀剂的水泥基灌浆材料,烧后强度高,耐热震性好。因此本规范规定此两指标作为控制指标。
当温度超过 500 ℃ , Ca(OH) 2 发生分解,强度显著下降,因此含有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的水泥基灌浆材料不能长期用于 500 ℃ 以上的环境。
4.2 检验方法
4.2.3 对于集料粒径不大于 4.75 mm 的水泥基灌浆材料,现有的国内行业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施工技术规程》( YB/T9261 - 98 )规定,抗压强度试件采用 40mm × 40mm × 160mm 的棱柱体,本规范也采用此尺寸试件作为标准试件;当此材料用于结构修补加固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 )均以 150mm 立方体作为标准试件。水泥基灌浆材料的最大集料粒径大于 4.75mm 且不大于 16mm 时,抗压强度采用尺寸 100mm × 100mm × l 00mm 的立方体试件,且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 )进行试验。 100mm 立方体试件与 150mm 立方体标准试件的强度换算系数,采用《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CECS104 : 99 )提出的抗压强度应乘以下表规定的折算系数,以调整为边长 150mm 立方体标准试件的抗压强度 f cu , k 。
100mm 立方体抗压强度 f cu , 10 与 150 mm 立方体抗压强度 f cu , k 的折算系数
100mm 立方体抗压强度 f cu , 10 , MPa |
折算系数 |
100mm 立方体抗压强度 f cu , 10 , MPa |
折算系数 |
≤ 55 |
0.95 |
76 ~ 85 |
0.92 |
56 ~ 65 |
0.94 |
86 ~ 95 |
0.91 |
66 ~ 75 |
0.93 |
> 96 |
0.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