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预应力结构压浆剂 |
||||||||||||||||||||||||||||||||||||||||||||||||||||||||||||||||||||||||||||||||||||||||||||||||||||||||||||||
有粘结的预应力筋,其管道内必须灌浆,灌浆需要设置灌浆孔 ( 或泌水孔 ) ,从经验得出设置泌水孔道的曲线预应力管道的灌浆效果好。一般一根梁上设三个点为宜,灌浆孔宜设在低处,泌水孔可相对高些,灌浆时可使孔道内的空气或水从泌水孔顺利排出,位置可见下图。
图 灌浆孔、泌水孔设置示意
灌浆用的水泥浆,除应满足强度和粘结力的要求外,还应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和较小的干缩性、泌水性。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 42.5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宜为 0.4 左右。对于空隙大的孔道可采用水泥砂浆灌浆,水泥浆及水泥砂浆的强度均不得小于 20N/mm 2 。为增加灌浆密实度和强度,可使用一定比例的膨胀剂和减水剂。减水剂和膨胀剂均应事前检验,不得含有导致预应力钢材锈蚀的物质。建议拌合后的收缩率应小于 2 %,自由膨胀率不大于 5 %。灌浆前孔道应湿润、洁净。对于水平孔道,灌浆顺序应先灌下层孔道,后灌上层孔道。对于竖直孔道,应自下而上分段灌注,每段高度视施工条件而定,下段顶部及上段底部应分别设置排气孔和灌浆孔。灌浆压力保持 0.5 ~ 0.6MPa 为宜。灌浆应缓慢均匀地进行,不得中断,并应排气通畅。不掺外加剂的水泥浆,可采用二次灌浆法,以提高密实度。孔道灌浆前应检查灌浆孔和泌水孔是否通畅。灌浆前孔道应用高压水冲洗、湿润,并用高压风吹去积在低处的水,孔道应畅通、干净。灌浆应先灌下层孔道,对一条孔道必须在一个灌浆口一次把整个孔道灌满。在灌满孔道并封闭排气孔 ( 泌水口 ) 后,宜再继续加压至 0.5 ~ 0.6MPa ,稍后再封闭灌浆孔。如果遇到孔道堵塞,必须更换灌浆口,此时,必须在第二灌浆口灌入整个孔道的水泥浆量,以至把第一灌浆口灌入的水泥浆排出,使两次灌入水泥浆之间的气体排出,以保证灌浆饱满密实。
灌浆要点:
1) 孔道灌浆前应进行水泥浆配合比设计。 一、压浆料配制方法和工艺: 水灰比: 0.32 ~ 0.34 ,灌浆剂用量是水泥的 9% ,压浆料用量约为 2000kg /m 3 。 表1 预应力压浆料性能指标
1 、 产品包括预应力压浆料( M )和预应力压浆剂 (A) ,预应力压浆料的性能是与水拌合后的性能;预应力压浆剂 (A) 的性能是与水泥、水拌合后的性能。 2 、 孔道垂直高度不大于 1.8m 时,按照 0.22MPa 条件的压力泌水进行检测;孔道垂直高度大于 1.8m ,按照 0.36MPa 条件的压力泌水进行检测;孔道垂直高度大于 30m 时,遵照设计规定。 ( 1 )原材料应有供应商提供的出厂检验合格证书,并应按有关检验项目、批次规定,严格实施进场检验。 (2)水泥应采用品质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低碱硅酸盐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熟料中C 3 A 含量不应大于8%;矿物掺和料的品种仅限于粉煤灰、磨细粉煤灰、矿渣粉或硅灰;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 (3)压浆材料中不得含有UEA 或铝粉为膨胀源的膨胀剂。严禁掺入含氯盐类、亚硝酸盐类或其它对预应力筋有腐蚀作用的外加剂。 (4)压浆料或压浆剂中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 (5)水胶比不超过0.34。 二、浆体搅拌操作顺序为:首先在搅拌机中先加入实际拌合水的 80 %~ 90 %,开动搅拌机,均匀加入全部压浆剂,边加入边搅拌,然后均匀加入全部水泥。全部粉料加入后搅拌 2 min ;然后加入剩下的 10 %~ 20 %的拌合水,继续搅拌 2 min 。搅拌时间一般不宜超过 4 min 。 |